Archive for 2008年8月

记一次志愿者活动

Volunteer(志愿者)时时当,这次当得最辛苦.这次的工作是到football(橄榄球)赛场边上的快餐店帮忙.除了不收银,啥都干.
我们有4个中国人,2个韩国人,由David带着入了球场.本来穿好黑色的围裙,带上红帽子,到了一家店.看看,人多,应该不忙.结果前方一家店人手吃紧,马上把我们4个中国人抽调过去.完了.还没培训,就投入战斗.
 
那是周四晚上,在Ames一个可以容纳4万人的球场,South Dakota和Iowa间的比赛拉开阵势.进去之前就发现不少从South Dakota州来的观众前2天就到了,在外面搭好了帐篷过夜.后来我才看到,全部的座位都坐满–4万人哪!我们店就象国内的麦当劳一样,在赛场边上卖hotdog(面包夹香肠),Pretzel(面包抹*料),Nachos(一种墨西哥食品),Popcorn(爆米花)和其他一大堆零食,饮料.我和Frank分到了一边,真是太不幸了,我们那边的柜台顾客最多.我还没搞清楚搞什么,前面的收银就开始乱喊:Water! 2 Regular hotdog! Pretzel and cheese! 2Bronze dog! Nachos! Pretzel without soft! …. My Godsh.当时,我还没搞清楚,hotdog居然有三种!!!绝对昏倒.一看情急,也不管,随便夹了香肠就上.一开始买的人也没仔细看,拿了就走了.送了几份hotdog后,有人发现了,赶快跑过来,指着三种香肠说,这个是regular,这个是jumbo,这个是bronze!我哪能一下记得住,一阵头晕.Frank 可怜的还要帮忙拖地,补水和凿冰.还有人喊: Colosso! 啥??? 我只知道6个收银台同时向我们下命令.到现在我还没明白单词怎么拼.再汗一下.收银的看不过去了,有的自己拿水,有的跑过来,指着jumbo说,这个就是colosso!我靠.名字还不一样.拜托,我是老外!!!
 
没有时间喝水,绝对忙到死.还要一边放面包进烤炉,一边喷nonsticky spray加香肠.因为Pretzel要喷一种特殊的粘液去粘盐吧,所以喷得一地上都是.还有混在饮料里的冰块,搬来搬去也弄出不少.结果Frank过半个小时就要拖一次地,赶快要把地面弄干净.我这里还要发命令给他,让他赶快加面包,还有瓶装水.我事后算过.我卖出了400个hotdog,50个pretzel,50个nachos.从下午5点到晚上10点.到了晚上9点后,接近比赛结束,终于顾客少了.才得以喝口水.那时,已经不想吃晚饭了.何况,晚饭就是hotdog.中国人都不喜欢.我们这边,连老外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后来派了2个老外来帮忙.一个阿姨专门负责做Pretzel,一个小男人在离我最远的收银台附近负责传话.哎…可怜我们5个小时就这样挺过来了.
 
后来想想国内的麦麦肯肯,在里面打工的学生们,好辛苦哪.我不太适合做体力活,没啥力气.若不是Frank同我一组,换另外个女的,岂不废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们"之前的辛苦完全没有了"(这句话是后来Frank说的.我们都同意)
 
辛苦到晚上9点后,实在熬不住了.因为赛场内的气氛一阵一阵的感染我们.全场齐声高呼的声音,万人大合唱的音乐,还有脸上涂了颜色跑过来买东西的顾客,还有环绕赛场外围给我们演出的乐队.看着顾客少了,我们向负责人要求休息十分钟,入场看比赛.Sure,go.负责人很体谅.赶紧的,一阵猛冲.一到内场:Wow……..此生第一次见!整个球场被红色的人海完全包围.混合着橙色,再一次让我想起番茄炒蛋.全场观众4万人.几乎全部站着.球场的绿色草坪,在灯光下特别鲜明,画出各种不同分数的平行线分隔场地,椭圆形的球场2边分别写着Cyclone和Iowa.场上2支球队正在比赛.第一次发现在现场看橄榄球居然这么刺激.一个人拿着球奔,一群人去堵他.万一他突破重围,那个爽呀.心都快跳出来了.结果,裁判判无效.好了,全场几乎都是Iowa的fans,我没有办法看清对面的观众.但是我身后的观众,至少1万人,齐声高喊:Bullshit!bullshit!bullshit!…很多人竖起中指,他们严肃而认真,他们严肃到我实在忍不住要昏到.全场那么多人一起骂,还骂得相当使劲,相当投入.我们都呆了.因为对橄榄球完全不了解.我无法做出解释.后来,又听全场一起唱,可能是队歌,哇…每个人都会唱,而且真的象排练过的那么整齐.然后还有特殊的口号.还有美国非常有特色的啦啦队.那个火热和专业,在中国真的看不到.不仅舞蹈动作难度大,有不少体操高空的动作,而且她们对现场的把握也非常好.
 
我们一共看了二十分钟,真的非常非常精彩.我下次不做Volunteer了,我打算下次花20美圆当观众.十点工作结束,我们拿了一下晚饭,一个hotdog,还有奖励,两个小pizza,找车.服了开车送我们的Mark了,居然没有手机.比赛散场,Ames自然要交通阻塞.我们找都找不到他.昏到,又累又饿又渴.快11点了,才找着他.大家昏昏沉沉的被送回了家.blog留到现在才写.

留下评论

我的一点中国计划

时常关心上海的情况,环球金融中心开放,楼市不好.这些事情跟我的生活关系不大,却触及我对上海的一些牵连,有很多在那里的朋友.或者去KTV了,或者出去聚餐了,或者旅游了,或者买房了,或者还没有男朋友.很希望她们找到真正的归属,在繁忙的大都市,因为太辛苦,都不想再背上包袱,对未来的要求就变成了现在的包袱.
 
我在Ames待得越久,倒越喜欢上这里了.宁静,纯朴.最早来时觉得无聊,甚至有点无助,已经越来越少.认识了人,就能够得到帮助.而这的大多数人都在时刻准备着帮助别人.基督教在此如此盛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听说美国其他地方的流浪汉也到这里,教会有临时的住所给他们.发自一种自觉,也是体会到美国人和多数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的不了解.我觉得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我的祖国,了解到现在的中国的变化.我有了一点念头.这个月,我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和Liwen一起给Memorial Lutheran Church做了一面中国国旗.昨天完工.下周交付:)另外一件事,就是写了一份PPT,名字叫做Know more about China(认识中国).这一份,我主要是结合奥运会开幕式,重点介绍了一下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连带粗略的说明了一下中国5千年的历史.大部分还是图片.那剪纸的精美,京剧的独特,书法的飘逸,建筑的宏大气质,在前天我们与Ruth老师的课上都得到了展示.虽然我的PPT只是测试版本,做得相当粗,Ruth老师还是非常开心的表扬我" You are my favorite one. You wanted me to know more about China. You did!" (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你希望我多了解中国,你做到了) 美国老师真是善于鼓励学生.而Ruth又是非常大气的一个老太太.
 
也正巧是Ziyuan在美的最后一堂课.Ruth后来邀请我和他一起到Main street的一家餐馆吃中饭.这家餐馆一进门,就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房.里面是机器在做新鲜的啤酒.所以我们都要了啤酒.席间谈了关于信仰的问题.Ruth是天主教徒,Ziyuan是理科教授,我是小党员.反正我又不向党祷告,我们俩就算是没信仰的人了.Ruth说,美国的竞选制度是自由的.不过,把Bush选了当总统,就变成Bush说了算了.言下之意,在哪都没有绝对的民主.从前几次的争执,到最后的和解,我们越来越懂得尊重对方的信仰和文化.最后为Ziyuan的回国之行干杯!
DSC02291

留下评论

Know more about China

这是我即将开始进行的一个项目.今天简单完成了第一步,The general images of China.
 
如果不是奥运,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对东方的印象都是风言风语的.只听媒体乱说.奥运让他们大开眼界,但是那种深层次的误解依然存在.通过前2周,和老师Ruth的聊天,我们已经尝试一点一点的改变她对中国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形象.她对中国没有太大的偏见,她只是太不了解,心存疑惑.上周向她详细说明了一下大陆和台湾的渊源.介绍了一下中国的版图.大家找到了话题,总比看杂志照读的有意思.
 
已经把PPT发给台湾朋友,法国,意大利的朋友看过,都觉得不错.是对中国的入门级认识.我主要结合奥运开幕式上美伦美奂的表演,大致的介绍了一下中国的文化,古代四大发明和文学艺术.开篇介绍中国版图:中国就象一只雄鸡,台湾和海南是鸡的脚.哈哈.台湾朋友说有争议.我不管.我是大陆来的,自然不能忘了台湾.明天就带过去给Ruth看,又有一番好聊了:)

一条评论

Sophie

她是一个来自武汉的女孩.初中刚刚毕业,然后跟着爸爸妈妈,一家人到Ames算是过暑假.以她的学历,她英文相当好了,差不多跟我现在一样.所以感叹下一代的中国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过,她的发音会比较明显有学生腔.倒也反映了她聪明乖巧的学生特点.刚刚来的时候,我觉得她皮肤出奇的黑,都不敢说她是中国人.不过个子很高.比我高整一个头,怕要一米七了.我觉得她算是下一代国内中学生的代表了.无论是从身高上来看,还是从英文程度来说,比较我们年代都有质的提高.而如此难得的夏季vacation,更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说,她希望以后可以到美国来上大学.我只能说,她真的很有机会再回来.她很优秀。
 
明天她就回国去了.在回国前她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北京接下来的残奥会收集来自美国的祝福.她自制了一个残奥会的海报,然后剪了很多心型的小纸贴.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纸贴发给在这的人,世界各地的,让大家在上面写上祝福,用各种语言.她大概收集到了几百张祝福的小纸片了.我们都支持她,美国人更支持.一切为着美好而预备的行动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留下评论

罪恶之城–芝加哥

Liwen3月份去过一次Chicago(芝加哥).她回来描述说,这是一个罪恶之城.她去那时还是冬天,芝加哥又是Windy city(风城),阴霾的天空压迫着高耸的黑色楼群,没有一丝美好.而我所见几乎如她所言.除了蓝色的Michigan(密歇根湖),我也很难看到一种叫做美好的东西.
 
夏末的芝加哥天气宜人,天空很蓝,湖水也很蓝.沿着密歇根湖建立起来的一大片城市中心却把蓝色搅得压抑而僵硬.Downtown(市中心)的高楼比比皆是,都很高.颜色也是黑色,咖啡色,灰白色.在上海,除了人民广场到外滩一片,还有浦东,徐家汇,静安寺,五角场等各商业区.而芝加哥东部沿湖畔,几乎集中了这个城市所有的高楼.其密集程度超过我原来的料想.可以想象把上海所有的高楼全部搬到一块,更挤更喧哗的一种情景.当你穿梭其中,你看不到一片的天空,你只能够看到被高楼割开的天空碎片.勾划楼的轮廓的坚强的线条交织在你眼前,即使在风中摇晃,但它不会倒下,它们始终象天柱一样推向天空,黑色的身躯破开蓝天白云.而人,在楼群中寻找自己的目的地,或者蜷缩在某一个角落,因为弱小而被忽略.
 
我也从未见过那么多的黑人.太多了!夜晚的地铁站里,线路两端的站台里几乎看不见白人,也看不见黄种人.在博物馆,卖票的是黑人,巡馆的也是黑人.公交车上,开车的是黑人,坐车的也是黑人.我们看到一辆警车,尾随着我们乘坐的公交,然后上来,是白人.白人形色也颇多.但休闲装扮居多,朋克和摇滚气质突出.头发片染,扎上束发带,眼影很深,做夸张表情.黑人更是风格别样.宽大的牛仔裤露出半个臀部,或者右屁股一个大洞,照样在街边漫步.黑人喜欢blingbling(亮晶晶)的东西.车轮镀银,在夜晚的街上跑起来也扎眼.朋友说老黑搞娱乐,老墨搞体力,老中搞餐饮.老墨喜欢学老黑,皮肤不黑不黄,确实也需要一些亮闪闪的装饰.黑人太多,就象给芝加哥蒙上一层尘埃.在破落的地铁里,他们无疑增加了钢筋和铁皮的气息.地铁太旧,没有颜色装饰,把钢筋和钢钉的颜色就表露在外面,没有广告的装饰,没有预告牌的遮盖,狭小狭长的通道,角落的垃圾.人们在地铁里冷漠而疲惫.我突然觉得上海的地铁就象卡通小火车,那么可爱.
 
也许我们的时间不对,我们只能够看到那些处在城市下层的人.上不起私立学校,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买到Vistor pass(旅游交通票)时,来了一辆公交,我们打算用这张公交卡.司机是一个黑人妇女,看不出她的年龄.我们没有仔细看过这卡怎么用.一上车,看到三个插口有点蒙.先试了第一个,看来比较象.其实我是对的,但是把卡拿反了,结果没插进去.我看了她一眼,希望得到帮助.她轻蔑的看着我们,没有任何反应.我们又非常快的试了另外两个插口,我很慌,她的眼神让我觉得好象自己犯了愚蠢的错误.忍不住了,我问她:怎么刷卡?她还是没有回答我,她一如从前,她没有说,但是我知道她在想,这群人真是stupid.在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黑人的厌恶和一点恐惧.后面的男生已经弄清楚了,赶快帮忙大家把卡刷好,走进车里.我真是不想上那辆车.在The art museum,本来想带水进去,一个黑人妇女守在门口,说明不可以带水.算了.那我把水喝点,倒掉,把瓶子留着,结果也不让.出馆的时候,还是那个女人.我们在馆前停留了一会,她就象驱赶乞丐一样让我们走人.而实际上并没有其他人要入馆.我之所以对她们郁闷,因为我不认为她们会那样对待白人或者欧洲人.
 
在芝加哥生存要多一份小心和谨慎,特别是城市交通.车子多,而且快.朋友开车,我们坐在车上,觉得心惊肉跳.开车就象玩命似的.出了那点小小的市中心,延伸出去的路全部是高速.所以几乎都在高速上开,而车子很多,摩托车也很多.朋友开车的时候,都担心上不了高速,挤不进去.或者下不了.路况也复杂.一次开错方向,红灯前面,对面两排车朝我们按喇叭.一看,车子开在单行道上了.疯了.如果不是红灯,那还不撞上,正好红灯右拐,逃命去.
 
芝加哥,有广阔的湖面,没有一片的天空.有大把的博物馆,没有真正的历史.有形形色色的人,没有人情味.楼是黑色的,地铁是黑色的,人是黑色的.只有亮晶晶的车轮子,嚣张的滚动在这个黑色的城市.

2条评论

芝加哥第四天

第四天,属弹性计划旅游日.经过讨论,去了Art museum.这是坐落在downtown的一座博物馆.共三层.进去前,禁止带饮料,我把水给扔了.还要寄包,寄一个包就1块.结果我们寄了2个.这点非常不人性.进去后,一层就是亚洲馆.与其说亚洲馆,不如说是中国馆.再一次为流落在美帝手里的中国文物感到伤心.看到明清瓷器,唐三彩,商青铜,仿佛看到了清末的历史,看到圆明园,看到华人为美国修建的铁路.一层还有美国的东西.我们几乎不看.鄙视美国历史和文化.二层是欧洲馆.展现的作品主要是欧洲的画作.幸亏我几个月被老美熏陶过不少圣经文字,倒看得挺明白的.关于baptise和resurrection,redemption,找到了欧洲天主教的感觉.果然是繁复和奢华.我还拍了张画的照片,那照片上耶酥头上有点发光,不知道是不是镜头问题,有点玄.二楼还有关于尼日利亚的Benin King的特殊展览.对非洲文化也是一大认识.其文化内涵和各种作品的技术水平让人赞叹.而且非常有风格.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士兵装备,特别是护脖,是金属圈编套而成,一直从下颌到锁骨保护起来.很有皇家卫队的感觉.还有一层展馆是地下一层.主要是照片等.没有什么价值.
 
要走了,最后再去吃了顿chinatown.这次找到了潮州风味的.就是粤菜.什么肥肠粉条,*香排骨等点心菜.爽了一把,大家吃撑了才走.离开chinatown就象离开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群体,也有点不舍.还是走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开I-88,本来想到Indiana印地安那州的Aurora的outlet看一下的.结果高速修着,我们一路上拼命堵.等到outlet,已经晚上快6点,正好关门了.加点油,居然4块多,贵.上了个厕所,然后说:撒了泡尿走人!上了I-80,往西开进Iowa爱荷华州,往家开去.夜晚的高速格外热闹.卡车也很多.看到警车抓到跑车超速.我们的车从下午4点一直开着,到晚上11点,我们终于到了家.

留下评论

芝加哥第三天

第三天,一大早就跑到Science and industry museum.这个名字取得还真是那么回事.科学+工业.后来进去看了,果然没有技术含量,纯属小朋友的科学启蒙教育基地.由于当时到得太早,11点才开门,所以有机会到芝加哥大学去转了一下.这个大学很小,跟上海财大国定+武川的总面积差不多.有几个楼比较有特点,但美国没什么古董建筑,而现代建筑在学校也不可能见到.等到科学行业博物馆开门,我们就进去了.进去又是看了一下穹幕电影,讲的是Great Canyon,主要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介绍了温室效应造成的水量的减少,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美国人就是这样自私,永远教育要保护地球,永远把污染工业放到第三世界.
 
下午2点出馆后,先去取了车.下一站是密歇根湖,我们要到密歇根湖畔,去观看air and water show,应该解释为水上航空展.结果看到了跟上海5.1人民广场一样密集的人潮.湖边都是人,我们在城市的高楼中穿梭,结果通向湖边的路全部被警车占掉,不允许进去.车子就一直堵着,又象回到了上海的rush hour.绕着圈,过了一小时,才在一个红灯前面紧急下车去了.到处是人,到处是车,是高楼,是警车.满眼的压力.直到我们走到湖边,脱了鞋子,踏在沙子和湖水里,观看飞机的表演,我们才感觉到这个城市,这片蓝色水域的仅存美丽.
 
晚上的节目是游船.30分钟游密歇根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晚风拂面,视线开阔,霓虹点缀,月明如镜,本身无论在哪里都是惬意的.也算享受了一番,可惜时间太短.
 
后来朋友请吃夜宵.再次回到唐人街.这次吃的是大三元夜宵店.不过,才知道上次我们去的是唐人街新建的一块区域,目前所在才是真正的经典的唐人街.一下吃到11点后.味道不错.只不过乘24小时的蓝线地铁回去hotel已是凌晨1点.待到睡觉2点.辛苦的城市生活.

留下评论

芝加哥第二天

第二天 10点钟把车开到朋友家放好,乘坐公交回到水族馆.把几个小馆子又看了一遍,希奇古怪的海洋生物,一段时间未见,再看看也颇能饱眼福.12点出了馆,厕所边上就是小吃窗口,买了三明治.想半年前在丹佛机场咬一口就可以吐出来,自己的适应能力已经增长许多.把干涩无味的鸡肉含嘴里,再就一口番茄酱,硬是吞下去.
 
Field Museum就在Aquarium边上,等到朋友后就进去了.后来发现City Pass中所有博物馆,去这一家就行了.这家博物馆非常大. 耗去了一下午的时间.首先进去的一个是一个体验馆.叫做地下世界,就是想象自己缩小了25倍,走进去,看到超大的各种地底昆虫的模型,偶尔还动动,吓吓人.印象不深.据说最特色的是Nature Disaster.可惜了,没进去.不过,其他的几个馆,例如非洲馆和太平洋馆,非洲馆主要是埃及的文物展览,太平洋岛屿上的国家的文化也是非常独特.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鲜.中国馆也是一大部分.在美国真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的文物,看到他们漂泊异乡只有心痛.居然还有西藏馆,美国人一直就把西藏和中国分开,其居心叵测,自不用说.游客可以留言,我看到有人说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也有说中国政府虐待西藏的.至于美国的历史,跟黑奴历史就完全绑在一起了.看到芝加哥那么多的黑人,不知道美国白人是怎么想的.
 
4点钟赶紧出馆后,旁边还有一个天文馆.只剩一个半小时,正好看2部电影.我们选择看其中的"宇宙大爆炸"(Cosmic collision)和"时间空间"(Time space).在这个天文馆里,最大特色就是看这种立体感很强,身临其境的"穹幕电影".一个小厅才容纳200人,整个厅的前面和天花板连在一起是一个半球形的巨大屏幕.而座位也是按球面的曲线连在一起.人坐在座位上,就象坐在太空船上,经历了一次太空旅行.这种形式应该算是目前大众立体电影的最高境界了.朋友看着居然睡着了.因为座位有点象躺椅,听的又是英语,催眠效果强.
 
6点钟出了天文馆.朋友打听到一个Buffet,我们就直接开车开到郊区去了.上了高速半个多小时才到那个地方.又是中国人开的餐馆.吃的品种很多,一个人16块好象,所以要努力的吃.螃蟹腿和小龙虾.实在不行了,就吃水果.吃buffet对我来说绝对是浪费的.其他人还好,应该都把本给吃回来了:)

留下评论

芝加哥旅游速记:第一天

在Ames小憩半年,终于出了趟远门.目标就是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
 
从8月15日8点出发,到8月18日23点回来.整整四天.
共四人.总费用人均220左右.分解一下大致如下:租车+旅店80.门票+城市交通80.吃+零碎60.
 
旅游行程:第一天 早上8点集合,给车加油后,9点出发开往芝加哥,下午2点半到达. 随后乘坐城市公交,4点到达芝加哥南部的Museum Campus,购买City Pass,即旅游套票$59/人,后进入Aquarium(水族馆)参观.因为进入时间晚,参观时间不够,水族馆提供了Comeback Card,凭此卡,第二天可以再次进入参观.这个水族馆太小,没有太多可看的.特色在于白鲸的表演.水族馆有白鲸7只,3只雄的.驯养员也多,正到晚饭时间,顺道就看见白鲸喂到小鱼后,做出各种机灵的表演.
 
水族馆出来后,乘公交7点钟到达芝加哥东部,靠密歇根湖(Michigan)的downtown城市中心.登上Hancock这个96层的大楼,到94层是一个4面全玻璃的观光楼层.带上自动解说的耳机,观赏日夜交接时,密歇根湖和湖边的密集的建筑群.伴随着航空秀,还看到飞机的表演.如此密集的downtown是我第一次所见,没有工业的Chicago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他创造出的价值勘比几个上海.
 
8点半左右离开downtown,回到朋友家,取了车,开到Chinatown,大名鼎鼎的唐人街吃了顿晚饭.第一顿在"老北京"吃的,水煮牛肉不错.11点开车到hotel,名字叫Marriott,居然Parking费一个晚上20块.

留下评论

House

Got the message from Winny, about the house!
Always the house, the biggest burden in our living. Owning a house for self equals owning a place where you live without paying rent. Owning a second house means possessing a big amount of cash. With the second or third house you will never worry about a rainy day. Your future son may stand in front of that house, porclaiming to all the beauties that there is a happy nest. Yes, a nest. Even the national sports center has the name " bird’s nest". Nest holds the dream. Everyone search for a nest, some own it, some not yet, and some lost it. Unfortunately my mother left it long time ago. How long? I don’t want to recall it, ’cause that suffering past in our family. We look forward, so we can weather the difficult days. Step by step, however little we have done for tommorrow, we get rid of the debts, quiting yesterday as a nightmare, especially for my mother. Now, she needs a nest. She wants to be the landlord of her place. She has conceived that dream from the point she lost it in deep dark. We are bearing a little luck so that we are approaching the aim. How tough for a family without any savings but in debt find his way out? We tried, we experienced. We are praying now for that upcoming "nest"!

留下评论